馬可12:28-34

· 靈修

有一個文士來,聽見他們的辯論,知道耶穌回答得好,就問他說:「誡命中哪一條是第一呢?」 耶穌回答:「第一是:『 以色列 啊,你要聽,主—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。 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—你的上帝。』 第二是:『要愛鄰 如己。』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。」 那文士對耶穌說:「好,老師,你說得對,上帝是一位,除了他以外,再沒有別的了; 並且盡心、盡智、盡力愛他,又愛鄰如己,要比一切燔祭和祭祀好得多。」 耶穌見他回答得有智慧,就對他說:「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。」從此以後,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。

這段經文緊緊接著前面法利賽人和撒督該人的陷阱,也是算是個有趣的對照,這個文士聽到前面的辯論,純粹以耶穌的話來認識他,而不是以他過去所聽到的印象,或是與他答辯的人的頭銜、權威來看待他們的對話,因此問他算是拉比傳統經典題,誡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,這是在面對律法和實踐中尋找交集的試金石,如果能找到律法的精神和要領,在實踐時,就有更多更積極的空間來延伸行動。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就像許多基督徒刻板印象中的,所謂不認識耶穌,不信耶穌,不信上帝,諸如此類的悖逆,相反的,也有許多人在這個傳統當中,持續地尋找和回應,事實上,耶穌參與他們時代的律法和實踐當中,他對律法的傳統,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跳脫,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,生來就全知,相反的,很多事情他也在聆聽和觀察中,理解和消化這些傳統,回應、互動這些傳統。耶穌回應的第一條,使用的是申命記當中第六章,完全是正統的釋經,而第二段愛鄰舍如同自己,也就是對他人的良善和倫理,這個道理其實不難,因此文士回答的,勝過一切燔祭和祭司,也是以先知們在正典中,重複出現的傳統,不論是聽而順從,或是行公義好憐憫,勝過祭祀禮儀。

其實所有的道理都不困難,難的其實在於我們的盲目,為什麼文士離上帝國不遠呢?不僅僅是因為他答得正確,而是他的聆聽和思考,成為他真正守誡命的根基,在他問話中,也已充分展現他在這個道路上,回答只是他長期累積的經驗以及學習,所呈現出來的本質,也因此他走在路上,無關於他知不知道耶穌是不是彌賽亞,也無關於他有沒有跟隨耶穌。這也是個弔詭的地方,我們不是因為知道耶穌是基督而得救,而是在過程中實踐我們的真知,和我們的認識的觀念,幫助我們進入上帝的國當中,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,而不是靜態的,不是一個問題答對了知道了,就進入的國了,而是在問話和聆聽中,一步步被引導到上帝的國之中。

耶穌基督,幫助我能在生活中常常體會你的國,而不是在道理上了解,也幫助我在面對世界時,學習在這些傳統和刺激中,保持學習和分辨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