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可 4:26-34

· 靈修

耶穌又說:「上帝的國如同人把種子撒在地上, 黑夜睡覺,白日起來,這種子就發芽生長,那人卻不知道如何會這樣。 土地自然而然地出產五穀,先發苗,後長穗,然後穗上結成飽滿的穀子。 五穀熟了,就用鐮刀去割,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。」  耶穌又說:「我們可用甚麼來比擬上帝的國呢?可用甚麼比喻來說明呢? 它像一粒芥菜種,種在地裏的時候,雖比地上所有的種子都小, 但種下去以後,它長起來,比各樣的菜都大,又長出大枝,以致天上的飛鳥可以在它的蔭下築巢。」  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,照他們所能聽的,對他們講道; 若不用比喻,他就不對他們講,但私下沒有人的時候,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。

比喻的目的是讓人產生興趣,並涉入其中,讀者需要明白比喻的喻體,在這個經文中,大家需要明白撒種這件事,在現代的生活經驗中,撒種反而沒有那麼生活化,有時反而會讀偏原本比喻的意涵。在一般大眾的眼中,上帝國和其他事物,沒有區別,只能透過生活經驗,嘗試去進入這個脈絡和價值之中,而當涉及道理的時候,只適合想知道更多的人,主動的參與,並實踐,並沒有廣泛的讓人都去談及比較困難,或是比較核心的部分。有的人,或者可以說是門徒,甚至認為這樣的現象算是他們這個群體的特權專利,其他人不能深入。

這兩個比喻,在歷世歷代的釋經學者有很多想法,就如上帝的國和芥菜種指的是教會,或是人的心,或是信心,用鎌刀割指的是審判,飛鳥可能指的是各種好人歹人被吸引到教會來。上帝的國的成長並不是人能夠掌握的,做事的人並無法在每一個步驟,控制他,或是複製他,整件事是自然而然的發生,而不是人可以獨立作業完成的。上帝國一開始是小的,但在默默生長後,最終的效應是大的,無法想像他的大小和一開始的樣貌。

當我在一開始培養靈修的習慣時,也無法預了這個習慣在生命扎根,有時努力,有時消極,斷斷續續居然也十多年了,直到今天還打了一點筆記,也是超乎我的想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