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 10:8-15

· 靈修

 

要醫治病人,使死人復活,使痲瘋病人潔淨,把鬼趕出去。你們白白地得來,也要白白地給人。 腰袋裏不要帶金銀銅錢; 途中不要帶行囊,不要帶兩件內衣,也不要帶鞋子和手杖,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。 你們無論進哪一城、哪一村,要打聽那裏誰是合適的人,就住在他家,直住到離開的時候。 進他家時,要向那家請安。 那家若配得平安,你們所求的平安就臨到那家;若不配得,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。 凡不接待你們,不聽你們話的人,你們離開那家,或是那城的時候,要跺掉你們腳上的塵土。 我實在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 所多瑪 和 蛾摩拉 地方所受的,比那城還容易受呢!」

這段經文,有很多的解析,有人從不要挑著的地方,不要帶行囊,講著要憑信心,不要為自己打算,或者,說明說這是個短期的宣教,具有實驗性的,並不是一個長期的計畫,不要做太多的準備。合適的人,可能指的是家裡較能負擔的,也可能是比較願意接待的,提供某種合作的可能。也提到跺下腳下的塵土,可能是個嚴厲的宣告,表明劃清界線,沒有權利義務,也可能指的是個相對降火審判,相對輕微的警告,這個警告,似乎有人看得很重,有人看得很輕。

白白的得來,也要白白的給人是個滿重要的原則,我們在面對我們所獲得的,常常想到的是換成可用資源,如錢、人脈、資源、權利,有時我們其實不是貪心,而是需要自保,需要安定感,穩定感,甚至我們也透過這些行動,但給自己價值和意義,這並沒有錯,尤其對於我們弱小,需要支持,我們想向社會證明,我們是個怎麼樣的人,是個做好事的人,也希望被肯定,從中帶來一些好處,以維持我們的理念。但白白得來,也白白給人,強調的卻不是交易,交換,而是一種分享,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全然的信任,並不要求從所行中,獲的什麼利益,而是單純的給予,也明白自己是被給予的,因此可以放手,也信任路上的人,能夠供應他們短期的需要,這個對環境的信任,以及我們常被教導的弱肉強食,利益交換,求取混口飯吃,是完全不同的典範,我們對外界的信任,更常是源自於,我們知道外界需要什麼,我們能產生這些產品,進行交易,而沒被購買的,要嘛是價值不足,品質不足,不然就是不被需要,而錢,成為衡量的重要工具。

我們也常認為我們的所得,不是白白得來的,是靠我們的努力和眼光,沒有的人,可能是不夠努力,或是沒有意願,然而,這些元素和我們在社會中的獲得是否能真的劃上等號,確實需要分辨,使人的醫治,復活,潔淨,趕鬼,和我們在工作的能力,是否屬於同種事物,我們也需要細細的分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