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 8:18-22

· 靈修

耶穌見許多人圍著他,就吩咐渡到對岸去。有一個文士進前來對他說:「老師,你無論往哪裏去,我都要跟從你。」 耶穌說:「狐狸有洞,天空的飛鳥有窩,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。」 又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:「主啊,容許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。」 耶穌說:「讓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。你跟從我吧!」

我們想要的是什麼呢?這或許正是我們一群人跟隨耶穌,或者一些意見領袖,或著某些所謂的成功,通達的道路。耶穌見許多人圍著他,就吩咐度到對岸去,或是主因正是看戲,需要新的刺激的人,多於需要幫助的人,所能做的,也就只有給予人阻礙,讓他們分辨是否要跟著這樣的潮流、趨勢來盲從,或者是看到這些的跟隨的好壞,來做這樣的決策。文士想要跟隨耶穌,我們能如何理解文士的目標呢?文士所看到的耶穌,是個新的知識典範,或著可以說是宗教領袖的新秀,跟隨他,似乎能成為這樣老師的大弟子,在成書,或是立言,未來會有一席之地,這某個程度是個混合在我們對知識的渴望底下,對學歷,對老師的頭銜經常混淆的追求。以我們現代人來說,我們追求的典範也常常如此,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成功典範,或許是某種類型的工作,某種觀念的擁護者,我們嘗試卡在那些新創的領域之下,試圖成為領頭羊,我們也視為這樣是個合宜的投資,甚至說是押寶。耶穌的目標似乎不是有個像是巢穴的居所,可能是某種安全,可能是某種新的文化和舒適圈,「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」或許也意味著,耶穌並不會開闢那樣的王國,期待那樣的收益,會有落空的可能。

另一個門徒似乎讀到了另一個面向,他或許跟隨了一段時間,他也清楚再繼續投入會有什麼樣的結果,因此,兩相權衡之後,他選擇了一個保守的策略,先回家埋葬父親,這個話有點技巧性,或許大家看到耶穌的回答,不近人情,但如果我們反過來說,如果這個人的父親依然健在,可能年紀稍長,似乎這個說法,就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討論了。這個說法好像很多人所說,退休之後再到教會服侍,或是再去擔任神職人員,或是再去宣教之類的,如果是這樣的處境,大家就不陌生了,我們甚至也認為,這個說法很合理,有了成功,再來思考奉獻,有了人們認可的道德,再來思考更進一步的倫理,然而耶穌給我們的路,沒有這麼多但書,沒有什麼可依循的路徑,相反的,我們能做的,就在他的身邊,尋找,思索跟隨他的路,在這裡所能找到的,是什麼,是否要跟隨,確實需要考慮,也需要專注的意志,確定了,打退堂鼓終究是兩頭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