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 7:1-6

· 靈修

「你們不要評斷別人,免得你們被審判。 因為你們怎樣評斷別人,也必怎樣被審判;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,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?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,怎能對你弟兄說『讓我去掉你眼中的刺』呢?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,然後才能看得清楚,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 不要把聖物給狗,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面前,恐怕牠們踐踏了珍珠,轉過來咬你們。」

評斷人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?或者說,我們在什麼樣的場合下,會產生評斷呢?在討論前述的問題之前,我們需要先釐清,評斷是什麼,而判斷是什麼。事實上我們很常判斷各種人事物,這個判斷在於,我們對於整理情況的種種訊息和信念,基於一個目標,產生決策上的比較,這就是判斷,諸如各種面向從做事的模式,方法,使用的素材,或是觀念,或是言論,從生活到工作,從瑣事到意識形態,這都構成我們的信念和訊息,我們經常在做各樣的判斷,而評斷和判斷最大的不同,在於事情是否有涉入對人的價值判斷,以及蓋棺論定,這兩者同時符合的時候,這個判斷就會演變成評斷。

舉例來說,什麼樣的人做什麼事,這句話也是耶穌所說的,一個人的好壞,可以從他的行為看出來,就像一棵樹的果子,可以判斷樹的好壞一般。然而,我們更多是從反過來地方做推論,一個做這樣事的人,是個什麼樣的人,從一個部分,涵蓋到其他部分,從一個失誤,推論到整個人漫不經心,從一個領域的不擅長,推及到這個人整個從頭到腳一無可取,而且往往這樣的推論,會反饋到我們的信念和訊息之中,我們就看見這個人百般的不好,變成重複的論證,這就是所謂自己眼中的梁木,偏頗的選材我們訊息和信念。實際上人有多面向,而且人會改變,我們的評斷無法全面。

這邊耶穌提到不評斷別人最大的理由,是因為免得被審判,這個審判是從上帝來的審判,倘若我們希望被寬容的對待,也用相同的量器去看待別人。回到評斷人的目的,其實有時候是對自己的價值系統的保護,有時是為了節省力氣,因為訊息太多,無法消化,有時是因為對方的作為讓自己不舒服,可能是實質上的吃虧,也可能是當下感受不好等等的,這些評斷他人,帶給我們的,是捍衛自己的立場,或者是權力。其實,放下評斷,也是在面對自己的價值系統,以及真正的反思,因為當我們能放下對別人的評斷,這些人際上的種種刺激,就會進入到我們真正的考量之中,我們所看見的,才能如實的展現在我們的選擇之中,也因此我們才能除去眼中的梁木,看見對方,才能更進一步地看見對方的刺。

最後一句話,是個有趣的諺語,也是真正的智慧,如果我們看到的,如實是對方的刺,要說嗎?需要判斷對方能不能接受,否則對方惱羞,或是糟蹋你的分析和建議,鄙視這些觀察,甚至反過來攻擊你,又是何苦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