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 7:6-14

· 靈修

「不要把聖物給狗,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面前,恐怕牠們踐踏了珍珠,轉過來咬你們。」  「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找到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 因為凡祈求的,就得著;尋找的,就找到;叩門的,就給他開門。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 求魚,反給他蛇呢? 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,他豈不更要把好東西賜給求他的人嗎? 所以,無論何事,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」  「你們要進窄門。因為通往滅亡的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 通往生命的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到的人也少。」

「不要把聖物給狗,也不要把你的珍珠丟在豬前」這段諺語放在前一段在講評斷別人,或是放在這段祈求前面,都是滿合理的。後面談到,祈求就給你們,尋找就找到,扣們就給你們開門。過去我對這段經文是非常的反感的,因為這和我的人生經驗不符,我求什麼,大部分的回應都沒有這麼直接斷然,通常都是很曲折的回覆,我甚至很難去評論,這些東西是不是好東西,只是抱怨上帝都只自顧自的回應禱告,那我們又何必禱告呢?反正他有主權,他又覺得這些東西好,我又何必和他討價還價,吵這些可能沒意義也沒功能的事,畢竟我在這些活著的事上,又沒有主權,不都是上帝覺得好就好嗎?

其實這個觀念在很多地方,有其他的應用,或著是說,很多人是用這個概念在生活,只是沒有寫得這麼負面,他們或許覺得很多人就是不聽話,上帝遲早會透過如此懲罰他們,或是覺得他們一定是信心不夠,所以祈禱沒有如實回應,不願意承認上帝的回應就是不直接回應,也有一些人會以一種歷史的觀點,或是老生常談,說以後就會懂上帝的美意,時間會證明許多事情。時間或許有辦法幫助我們看清楚效應,但有時,背後的觀念其實我們很難改變,進而看出同件事情,可能所帶來的另一種可能性以及選擇。

事實上,我們並不清楚我們要什麼,我們想要,也慾望著某些人事物,我們期待這些能夠填補我們的某種空虛,但我們不清楚我們的需要和這些人事物帶來的效應,不清楚這樣的選擇可能其實達不成這樣的結果,祈求、尋找、叩門,在這個意義下,如果我們看成時間的進程,那我們的追尋,是一個過程,並不是一個動作就可以一次到所要的結果,而是在一次一次的互動和重新思考判斷時,我們重新理清我們的需要和慾望,再次去追尋和等待回應,如此的過程。祈求,就給你們,不意味著沒有阻礙,沒有困難,祈求,也不意味著會得著,因為我們如果求的是毒蛇,那個回應應該是什麼?上帝確實有他的判斷,但我們也只能在回應和不回應,探索的過程中,自己去明白,這個回應,究竟是這個意思,或是那個意思。也或許終有一天,我們可能看懂眼前的處境,究竟是聖物,或是食物,也才能發現,自己是豬,或是人。

想要人怎樣待你,先那樣待人,其實是個很困難的過程,你首先要知道你想被怎麼對待,然後可以類推,最後變成先行的實踐,這其實是前面祈禱和面對上帝過程的延伸,透過反覆的反思和自我認識,最終在面對他人時,轉化成為行動,不論是關係,或是面對世界,工作,如何在世界中看待世界的需要,和看到自己的能力,在自己的需要,也看到世界的回應,都是一樣的互動以及重新看待。

但這條路是窄的,因為不停地重新運作,讓我們脫離習慣,模式,脫離既定的框架,尋找新的路和思考,成為一個自我塑造的生命,是個艱辛的路,路上的人不多,因為得到肯定很少,獎勵在目前的視角看不見,生命的路走向的結果,自然不清晰,也讓人卻步。